2018 路虎“发现无止境”发现中国24节气 秋分之旅
- 自然景观简介:
1. 高黎贡山
源起与青藏高原南部,一路南下至中南半岛,与云岭一起构成了地球表面最壮阔的横断山脉,我们可以这样想象,在青藏高原与中南半岛之间,耸立着这样一座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桥梁,这就是高黎贡山,跨越了地球上五个纬度带,拥有从湿润热带森林到温带森林过渡的完整区域。
高黎贡山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十大地区之一,在冰川期,因为横断山脉的南北走向,使得动物拥有了向南部温暖地区迁移的通道,而南部的温暖气团也可以由横渡山脉悲伤,所以这里成为了地球上动植物的“诺亚方舟”。很多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比如秃杉、铁杉、桫椤、长蕊木兰、水青树就生长在这里。
2. 怒江大峡谷
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的夹峙下,怒江奔腾而出600余公里,形成了深度与长度都远超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壮丽景观,在滇藏交界处海拔5128米的高黎贡主峰鹿楚腊卡峰与海拔4784米的碧罗雪山主峰竹子坡峰之间,怒江大峡谷的高度差达到了3478米,因横断山脉地形造就的石门,峡谷及峭壁,怒江之水奔腾汹涌,正是世界级的天险景观。
3. 澜沧江大峡谷
在非洲的好望角,可以将西侧的大西洋与东侧的印度洋尽收眼底,在横断山脉,虽然我们无法目睹这样的壮阔景观,但我们依旧可以找到两大洋之间的联系,三江并流之中,怒江进入缅甸化为萨尔温江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而澜沧江进入中南半岛后,便以湄公河的面貌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最后进入太平洋。
由此,澜沧江被称为东方的多瑙河,在德钦境内的澜沧江大峡谷是云南高差最大的地方,其左岸是海拔6740米的美丽雪山卡瓦格博峰,其右岸是海拔5460米的白马雪山扎拉雀尼峰,与海拔2006米的江面相比,澜沧江大峡谷的最大高差达到了4734米。
4. 然乌湖
然乌湖以22平方公里的面积位居藏东南第一大湖,然而然乌湖并不是我们常见的圆形或椭圆形湖泊,它有着江河的面貌,可以用上中下游这样的概念来描述,这是因为然乌湖是狭长的湖,它长20多公里,宽不过1到5公里不等,然乌湖呈现为江河面貌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然乌湖原本是雅鲁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的河道,山体的崩塌造就了然乌这个狭长的堰塞湖。
5. 南迦巴瓦
南迦巴瓦海拔7782米,是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评出的十大名山之首,也是世界第十五高峰,绿意婆娑的雪山,是南迦巴瓦秀美的形象,拔地而起如冲向天庭的长枪是南迦巴瓦壮美的表现,而南迦巴瓦之美更在于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之并立的立体形象,印度洋水汽通道的存在使得它把从极地雪原到热带雨林的美景揽括在一起,成为了中国最美的山。
- 文化体验简介:
1. 云南咖啡文化
咖啡原生于非洲埃塞俄比亚,其主要种植带分布在南北纬25°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而云南正是优秀咖啡的产地之一,1892年爱喝咖啡的法国传教士将咖啡带到了云南,自此,云南就有了咖啡,云南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咖啡产地之一,如今的云南咖啡销往全球,而最为有趣的是,在作为中国的三大咖啡产地之一的海南,往往会买到云南产的海南咖啡,这是因为与种植收益较长的咖啡相比,位于热带的海南拥有更多的诸如香蕉和橙子这样的种植选择。而咖啡在与横断山脉相遇之后,也呈现出了精彩纷呈的文化融合与保留,在法国传教士带来咖啡的地方,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咖啡制法,如嗑瓜子一般的给咖啡豆剥壳,如用猪油大铁锅炒制咖啡豆。
2. 傈僳族文化
传教士,对于中国的历史来说是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词,他们出现于明清,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的名字和故事,由此被我们所熟悉,然而他们的出现又仿佛昙花一现,在现实中少有留痕,然而当我们来到怒江的傈僳族聚集地,我们就会发现,在中原主流文化不曾深入的地区,横断山脉的深处,这些传教士改变了许多人的历史,他们创造了傈僳族的文字,改变了他们的信仰,与傈僳族的传统文化冲突融合,产生了奇异的变化。
3. 横断山民族变迁文化
横断山连接中南半岛,而中南半岛的缅甸则是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多达135个,然而放眼中南半岛及横断山区,我们则会发现,这里是世界上民族密度最大的地区,有几百个少数民族,而原因就在于“横断”二字上。横断山对于汉民族和对中原王朝是“横断”,对少数民族而言这南北走向的“横断山”却是“通道”,是人类迁徙、民族演化的大通道和大走廊,横断山不仅“横断”了汉民族和中原地区对这里的同化,也“横断”了这个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彼此同化,多样性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使得居住于此的民族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由此使得民族演变出民族。
4. 藏文化
横断山的出现,使得藏文化这堪称区域主流文化的文化也出现了奇异的变化,比如在迪庆的藏族人,与青海西藏的藏族人就极为不同,迪庆的藏语大量借用了横断山区其他民族的语言,也使用了大量的汉语,这使得青海西藏的藏族人与他们相遇之时,会发现语言上的极为不同,在服装上,也呈现出了穿藏式对襟大褂,身着纳西族披肩与围腰,多民族特色的情况。又比如盐井的纳西人却使用藏语,身着藏装。